Day4行程

一大早吃完昨天晚上在85度c買的麵包以後,就決定今天要來參觀寒山寺,

今天的行程規劃的有點多,早上一開始我功課沒做得很完整,找到楓橋風景區

花了一番功夫 >_<不過最後有走到就好

 

DSC_0424.jpg 

楓橋風景名勝區

楓橋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城西3.5公里處的古運河畔,

是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遊覽內容的省級

風景名勝區。   

 DSC_0426.jpg 

今天的天氣好到爆炸,太陽大到快熱死人了 >_<

為什麼上海的天氣不能跟今天一樣好勒

 

DSC_0427.jpg 

 

 

DSC_0428.jpg 

 

 

DSC_0429.jpg 

 

 

DSC_0430.jpg

 

 

DSC_0431.jpg

 

 

DSC_0432.jpg

水有點混濁不知道是不是幾天前下雨的緣故

 

DSC_0434.jpg

 

 

DSC_0436.jpg

 

 

DSC_0439.jpg

 

 

DSC_0440.jpg

 

 

DSC_0441.jpg

 

 

DSC_0442.jpg

 

 

DSC_0445.jpg

 

 

DSC_0448.jpg

 

 

DSC_0449.jpg

 

 

DSC_0451.jpg

 

 

DSC_0465.jpg

 

DSC_0461.jpg

 

 

DSC_0463.jpg

 

 

DSC_0458.jpg

 

 

DSC_0453.jpg

 

 

DSC_0456.jpg

 

DSC_0457.jpg

 

DSC_0460.jpg

 

 

DSC_0462.jpg

 

 

DSC_0466.jpg

 

DSC_0468.jpg

 

DSC_0474.jpg

吳門古韻

吳門古韻戲台是 景區中部主建築,以精致的雕鏤為特色,頂部為龍鳳雕刻棚頂,

垂透雕花籃掛柱,雕花門窗。

戲台背景刻老書畫家謝孝思的梅花圖,後面是昆曲名家魏良輔《南詞引 正》中的一段,

介紹了昆曲演唱和欣賞的標準。

兩邊“出將”“入相”耳門雕“一根藤”掛落。戲台是一個觀賞性較強的江南民俗建築。

台上如演出江南古樂與歌 舞,使古橋、古關、古寺、古河…交相輝映,升華出濃濃的

古韻。戲台又和寒山古寺互為對景,從寒山寺門前看過來,戲台高矗于江楓廣場前,

居高臨遠,氣勢恢宏,張充和老先生書寫的“吳門古韻”匾額,莊重大氣,點出了景區的

主題。從這里隔河看寒山寺,黃牆掩映在綠樹叢中,唐塔高聳出林,能較完整地欣賞

到古寺優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氣氛。

 DSC_0473.jpg

 

 

DSC_0475.jpg

 

DSC_0479.jpg

漕運展示館

漕運展示館位於楓橋景區內,即江楓苑,原名楓橋史蹟史料陳列館。

漕運是中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調運糧食

(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

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

這種糧食稱漕糧,漕糧的運輸稱漕運,方式有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

狹義的漕運僅指通過運河並溝通天然河道轉運漕糧的河運而言。

DSC_0480.jpg  

 漕運展示館共有三進四個展室。

第一室主題:漕運的起源與形成.中間的展櫃展示的是清末蘇州有關漕運的文件,

信函等。

第二室主題:漕運與大運河。用走馬燈的形式展示運河全途。

第三室主題:漕運的交運過程,漕舫與運丁。中間是大型漕舫船模,兩邊展出古代運河

中各種船隻的模型。

第四室主題:漕運與蘇州。

 DSC_0481.jpg

 

DSC_0482.jpg

 

 

 

DSC_0483.jpg

  

DSC_0485.jpg

 

DSC_0486.jpg

 

 

DSC_0489.jpg

 

 

DSC_0490.jpg

 

 

DSC_0491.jpg

 

 

DSC_0492.jpg

 

 

DSC_0493.jpg

鐵鈴關背影

 

DSC_0495.jpg

 

 

DSC_0499.jpg

 

 

DSC_0500.jpg

 

 

DSC_0502.jpg

 

 

DSC_0503.jpg

 

 

DSC_0505.jpg

 

 

DSC_0506.jpg

楓橋客船

 

DSC_0507.jpg

 

 

DSC_0508.jpg

 

 

DSC_0509.jpg

 

DSC_0510.jpg

這就是楓橋的面貌

 

DSC_0521.jpg

楓橋

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

以其優美古樸的造型、獨特的地理位置在蘇州眾多的古橋中獨樹一幟,現為市級

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

現存楓橋重建於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橋長39.6米,寬5.27米,跨度10米,

其東堍與鐵鈴關相連,成為蘇州城西的重要水陸軍事要塞。 

 

DSC_0522.jpg

 

 

 

DSC_0523.jpg

中唐詩人張繼雕像

 

DSC_0524.jpg

相信大家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國二的國文課本有這一篇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寫下了《楓橋夜泊》之後,千百年來,凡是來蘇州的遊客,

都要來楓橋領略一下楓橋的詩情畫意。

 DSC_0525.jpg

  

DSC_0526.jpg

江楓洲

江楓洲是鎮、河、關、橋古風貌的展現,將傳統藝術和現代旅遊的自然交融。

其四面環水特徵,展示親水理念,並把中國傳統文化、蘇州風俗的精髓深入其中,

將古鎮、譙樓、客船、近樹、霜華、啼烏、鐘聲交織在一起,再現“楓橋夜泊”的景緻,

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的姑蘇風俗圖畫。形成自身的特徵和具有獨特標誌的

景觀。


 DSC_0529.jpg

驛傳逆旅

 

DSC_0530.jpg

 

DSC_0531.jpg

吳會風清

 

DSC_0532.jpg

 

 

DSC_0534.jpg

 

 

DSC_0527.jpg

古時候街景

 

DSC_0535.jpg

 

 

DSC_0539.jpg

當舖

DSC_0538.jpg

當舖也不是對所有的典當物都來者不拒

成色不足不當
來路不明不當
衣冠不整不當
低潮手飾不當
魚目充珠不當
古董字畫不當

 DSC_0540.jpg

 

DSC_0541.jpg

 

DSC_0542.jpg

 

DSC_0543.jpg

 

DSC_0544.jpg

 

DSC_0545.jpg

 

DSC_0547.jpg

 

 DSC_0548.jpg

楓橋上看小鎮

 

DSC_0552.jpg

 

 

DSC_0553.jpg

 

DSC_0558.jpg

鐵鈴關

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據方志記載,

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燒劫閶門、楓橋一帶,一年後,又從滸墅關竄犯楓橋。

蘇州軍民英勇奮戰,終於全殲寇賊。為了保衛蘇州城,加強楓橋至閶門一帶的防衛,

建起了楓橋敵樓--鐵鈴關。當年與楓橋敵樓同時建造的還有葑門和木瀆兩處,

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鐵鈴關成為蘇州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抗倭關樓遺跡。

 DSC_0559.jpg

 

DSC_0560.jpg

 

DSC_0563.jpg

 

DSC_0564.jpg

寒山寺外圍,我也不知道怎麼走到了>_<

就記得跟一群人一直走阿走,不到5min就到這裡了。

 

DSC_0566.jpg

 

 DSC_0567.jpg

我猜部分的人大概都跟我一樣絕得寒山寺是在山裡面吧!!!!!

 

DSC_0568.jpg

 

DSC_0570.jpg

好"深山"阿

 

DSC_0572.jpg

 

 

DSC_0573.jpg

 

DSC_0574.jpg

 

DSC_0575.jpg

 

DSC_0576.jpg

 

DSC_0577.jpg

 

 

 DSC_0578.jpg

寒山別院

 DSC_0579.jpg

 

DSC_0580.jpg

 

 DSC_0581.jpg

 

 DSC_0583.jpg

 

 DSC_0586.jpg

寒山寺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

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詩韻鐘聲千載流傳,

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

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DSC_0588.jpg

 

DSC_0589.jpg

 

DSC_0593.jpg

 

 DSC_0594.jpg

 

DSC_0595.jpg

煙灰瀰漫

 

DSC_0598.jpg

 

 

DSC_0599.jpg

 

 DSC_0600.jpg

樹上綁著紅帶子也是各種的祈福

DSC_0601.jpg

 

DSC_0602.jpg

這爐灶有二個孔上下各一個聽說只要許下願望後再把RMB1元往裡面丟

而且也丟進據說願望會實現

 

DSC_0603.jpg

 

 

DSC_0605.jpg

 

 DSC_0606.jpg

耶~~我看著這個小弟弟丟了快要10分鐘^O^

 

DSC_0608.jpg

 

 

DSC_0609.jpg

 

DSC_0611.jpg

 

 DSC_0612.jpg

 

DSC_0613.jpg

 

DSC_0614.jpg

 

DSC_0615.jpg

 

 

DSC_0616.jpg

寒拾泉

 

DSC_0617.jpg

 

 DSC_0618.jpg

 

DSC_0619.jpg

 

 DSC_0621.jpg

 

DSC_0622.jpg

 

DSC_0623.jpg

 

 

DSC_0624.jpg

 

 

DSC_0625.jpg

 

 

DSC_0628.jpg

 

 DSC_0631.jpg

寒山寺普明寶塔,很可惜的是第三層以後不開放

 

DSC_0632.jpg

 

 

DSC_0633.jpg

 

 

DSC_0636.jpg

 

 

DSC_0640.jpg

 

 

DSC_0647.jpg

遠看寒山寺大鐘苑

DSC_0648.jpg

 

 

DSC_0650.jpg

 

 

DSC_0651.jpg

 

 

 DSC_0652.jpg

 

 

DSC_0655.jpg

 

 

DSC_0659.jpg

 

DSC_0660.jpg

 

DSC_0661.jpg

 

DSC_0662.jpg

 

 

DSC_0667.jpg

近觀大鐘苑

 

DSC_0669.jpg

 

 

DSC_0670.jpg

 

 

DSC_0671.jpg

 

 

DSC_0674.jpg

當天去看到有遊客在敲鐘RMB1元就可以敲個3次

 

DSC_0675.jpg

 

 

DSC_0679.jpg

 

 

DSC_0680.jpg

寒山詩碑

在江南古剎寒山寺的碑廊裡,有一塊石碑上面鐫著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

 

 DSC_0686.jpg

不知為啥這大鐘頂端有許多硬幣

  

 DSC_0687.jpg

 

 

DSC_0688.jpg

 

 

DSC_0689.jpg

 

 

DSC_0691.jpg

做的跟真的狗一樣

 

DSC_0693.jpg

 

DSC_0695.jpg

虎丘名勝風景區

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公里。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

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約三十六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

虎丘依托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

宋蘇東坡說過:“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

虎丘的建築是虎丘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其類別多樣,年代久遠。

DSC_0696.jpg

 

 

DSC_0697.jpg

 

 

DSC_0698.jpg

 

 

DSC_0699.jpg

 

 

DSC_0700.jpg

 

 

DSC_0701.jpg

這邊也可搭船來個夜遊,這邊上船可以慢慢遊到七里山塘街

 

DSC_0702.jpg

園區大門口,進去之後園區推薦的遊玩路線會分成2條

 

DSC_0704.jpg

 

 

DSC_0706.jpg

  

 DSC_0710.jpg    DSC_0711.jpg

  

 DSC_0712.jpg

 

 DSC_0714.jpg

 

 

 DSC_0716.jpg

 

DSC_0720.jpg

 

DSC_0722.jpg

真娘墓

 

 

DSC_0724.jpg

今天人沒很多,我倒是可以慢慢的拍照

  

DSC_0727.jpg

 

 

DSC_0729.jpg

 

 

DSC_0733.jpg

 

 

DSC_0738.jpg

 

DSC_0743.jpg

 

DSC_0744.jpg

 

DSC_0745.jpg

 

DSC_0746.jpg

 

DSC_0749.jpg

這張拍照方向是正的相機水平沒有歪掉塔本身就是斜的

虎丘塔(雲巖寺塔)現殘高四十八米,為八角仿木結構樓閣式七層磚塔,

其形式有塔、殿、橋、亭、樓、閣、墓等;

年代從五代延續至當代,呈現出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築風格。

是江南現存唯一始建於五代的多層建築,腰檐、平座、勾欄等全用磚造,

外檐斗拱用磚木混合結構。虎丘塔就向東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

中心2.34米,斜度為2.48度,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DSC_0751.jpg

 

 

DSC_0752.jpg

 

 

DSC_0756.jpg

 

 

DSC_0757.jpg

 

 DSC_0758.jpg

 

DSC_0760.jpg

經過人家媽媽同意才拍的,可愛的寶寶

  

DSC_0763.jpg

 

  

DSC_0764.jpg

有那麼一丁點天空之城的Fu

  

DSC_0765.jpg

 

DSC_0767.jpg

 

 

DSC_0768.jpg

 

DSC_0770.jpg

 

 

DSC_0772.jpg

 

DSC_0774.jpg

 

 

DSC_0775.jpg

 

 

DSC_0779.jpg

 

DSC_0780.jpg

 

DSC_0781.jpg

  

DSC_0782.jpg

今天逛完就真的累爆了,排了一整天的"走路"行程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ly0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